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北溝鎮工業總公司黨支部書記、
蓬萊區天濤農業種植家庭農場理事長王天濤
在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山東蓬萊,這里人杰地靈,物產豐饒。在蓬萊北溝,這里宛如一座現代都市小鎮,沿街商鋪,鱗次櫛比,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在這里,有一位備受人們贊譽的人,他就是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北溝鎮工業總公司黨支部書記、蓬萊區天濤農業種植家庭農場理事長王天濤。
一心為民謀發展 真抓實干結碩果
1959年出生的王天濤是土生土長的北溝二村人。1977年高中畢業后,他就在村里擔任大隊團支部書記。1978年,他開辦了天濤針織廠,專門加工生產銷售羊毛衫。1986年,他創立天濤針織機械配件經營部,引領當時以針織、加工羊毛衫為主要發展方向,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拓寬業務區域,成為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那批人。2007年,王天濤憑借自身的能力和百姓信任,當選為北溝二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委會副主任。2011年,當選為北溝二村村委會主任;2015年,他當選為北溝二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逐步實現了從商人到農村“當家人”的轉變;2022年,王天濤又當選為北溝鎮工業總公司黨支部書記。
王天濤上任后,他感到滿肩頭都是老百姓沉甸甸的信任,四周都是班子成員期待的目光。他說:“我從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長大,對家鄉的一草一木有著深深的感情,夢想著有朝一日村里能富起來,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今天,村里的老少爺們把我推上了這個位置,不管有多難多苦,我一定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好務,帶領大伙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王天濤首先確立了一套“制度管人,按章辦事”的運作機制,并與村兩委班子約法四章:做事,身不能懶;平時,嘴不能饞;在位,手不能長;對民,心不能冷。他在村民大會上發出錚錚誓言:當選不是為了當官,當選意味著擔責任,我一定不辜負上級領導對我的期望,不辜負全村父老鄉親的信任,帶領全村在致富路上努力前進,讓父老鄉親的日子越過越好,讓北溝二村的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年年都有新變化。
王天濤牢記習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講的那句話,“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他認為,要想將村里的各項工作做好,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班長。”要更好的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就必須要當好村支書,當好“班長”。用王天濤書記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打鐵先要自身硬,黨員干部自身不強,怎么帶領群眾奔小康”。他率先帶頭帶領大家學習理論政策、學習實用科技、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從班子建設入手,進行支部兩委的工作作風、思想整頓,要求兩委成員通過學習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王天濤與中國航天育種創始人之一、高級工程師徐云增合影
王天濤書記常講,村黨支部有沒有戰斗力,村干部在群眾心里有沒有威信,關鍵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為了搞好支部團結,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做到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干,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尤其是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他更是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堅信團結出戰斗力,團結出政績。
王天濤與北京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史亞軍教授合影
王天濤書記認為:不講原則就沒有執行力,不講和諧就沒有凝聚力。抓好干部黨員的教育管理及培訓,堅持“抓黨風,正村風,帶民風”增強干部的創業能力,提高規范化工作水平、注重發揮黨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為群眾多辦事,干好事,做成事。村里的大小事讓村民知情、讓村民參與、接受村民監督。同時,設立公開欄,公開村務、財務。干部作風民主,工作用心,群眾支持、放心,形成了融洽的干群關系。多年以來,北溝二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一是作為書記要當好“班長”不作“家長”,“先行”而不“專行”;二是在權責上“統攬”不“包攬”,“總攬”不“獨攬”;三是在決策上“善斷”不“武斷”,“共斷”不“獨斷”,重要工作和決策交由村“兩委”集體討論決定;全村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使黨務、村務、財務管理納入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形成了以民主議事為主要形式的科學決策制度,以民主理財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管理制度,以政務公開為主要途徑的村務管理制度,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針對農村情況復雜、工作繁瑣的實際,村“兩委”工作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只有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才能帶領好群眾。村“兩委”通過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走村入戶調研、設立群眾舉報信箱等形式,廣泛征求黨員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準確掌握村“兩委”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并改正。
王天濤與中國科學家論壇副主席劉杰(右)、
航天育種團隊總工程師王克江(左)合影
2010年,當時的村“兩委”處于對村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的考慮,開發樓盤,打造北溝二村新區,建設占地30余畝的居民樓對外銷售。為了回饋本村村民,特意開出了特別優惠價,既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水平,也實現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王天濤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提高村民的基礎設施水平和生活環境,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數,體現了他的智慧擔當。
王天濤以他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決定依托北溝二村所居鎮政府駐地獨特的地理優勢,積極興辦農貿市場,開發沿街商鋪,增加村民們的就業率,推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王天濤的提議,得到了村兩委班子的一致同意,認為這是一條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良好舉措。在北溝鎮黨委、政府的指導和幫助下,北溝農貿市場建成了。沿街興建的門市房,一般以本村村民優先租賃,讓本村村民能自己當店主,自己搞創收。王天濤集思廣益,廣開思路,將村集體閑置土地用于租賃,在通過引進客商的同時,不斷發展村民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王天濤走的每步棋都是想把北溝二村打造得更好,讓北溝二村村民生活得更好。在搭建供銷平臺的同時,他積極改善農業產業結構,引導村民種植優質的蘋果、葡萄、櫻桃、無花果等特色農產品,串起生產與銷售的完整鏈條,提高產業的附加值。經過王天濤書記的不懈努力,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90余萬元。
心系群眾情誼真 真心真意辦實事
王天濤書記心系群眾,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記者在北溝鎮采訪,親眼目睹了北溝鎮的群眾對王天濤書記的感激之情,而每每談到這,王天濤書記只是淡淡地一笑道:“我當這個書記,就是要為老百姓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作為一名黨的基層干部,我有責任和義務為群眾服務,更有責任帶領群眾走上富裕之路。只有用一顆真心為群眾服務,才能無愧于黨旗下的誓言,無愧于共產黨員這個光榮而神圣的稱號!”
“只有知民情,才能解民憂”。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以來,王天濤書記堅持走家串戶,了解群眾的困難和疾苦。誰家缺米,誰家少面,誰家經濟困難,誰家有矛盾,群眾對村里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見,他都一一記在筆記本上。當村干部十幾年來,王天濤書記成了群眾心中“多事”的村官。他有求必應、有難必解、主動“找事”。凡是群眾的難事、急事,他總是在第一線第一時間辦理。
“在其位謀其職,就要做好百姓的領頭人,為百姓解決困難。”這是王天濤常常自勉的一句話,他也是以此來行動的。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黨員干部每年對有困難的群眾進行走訪幫扶,使黨組織伸出的愛心之手有溫度、有力度;經常對因病住院群眾進行慰問看望,同時鼓勵自主創業群眾,并送去慰問金。王天濤希望以此來強化黨員一面旗的理念,教育廣大黨員在工作實踐中當先鋒做模范。多年來,村“兩委”黨員在開展搶險救災、義務修路、幫老扶困、環衛整治等工作上,勇挑重擔、主動作為,引導群眾見賢思齊,樹立起良好風氣。
航天黑小麥育種基地一瞥
王天濤常說,只有深入百姓,才能了解百姓。他將全村43名黨員聯戶,每名黨員分包10戶群眾,對每戶群眾做好政策法規解釋和思想疏導工作,讓難題能解決,事事有交待、有著落。群眾的事不分大小,身為黨員干部責任重大,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他們以建設“實干型”黨支部為目標,把黨建工作同經濟發展、文明創建、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結合起來,不斷增強黨建工作活力,形成了各項工作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為黨員干部真誠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誠心所感動,積極支持黨支部的各項工作。
逢年過節,村支部都要給那些困難戶、貧困戶送去救助金及食用油、米、面等生活用品,解決貧困戶的燃眉之急;每年給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1000元作為獎勵,使全村營造了崇尚學習的良好氛圍。每年為村民發放的福利達三十多萬元,村民實現“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獲。”村民們說:“我們沒想到的村‘兩委’干部都為我們想到了,我們沒做到的村‘兩委’干部都為我們做到了,我們能是北溝二村的村民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王書記說干就干,敢說敢做,有這樣的黨支部書記,我們大家都安心,在農村還能享受到這么好的生活條件,我們都很知足了。”這是二村黨支部委員陳守江對王天濤書記的評價。
航天358玉米育種基地一瞥
為回報家鄉,王天濤個人先后為北溝幼兒園和北溝中心小學捐款數萬元;他還捐款興建蔚陽河黨建示范區黨群服務中心圖書館等,大力支持家鄉的教育、文化事業。
王天濤心里裝的是北溝二村的發展,裝的是北溝二村的父老鄉親,他確實做到了舍小家顧大家!
和諧村莊,魅力無限。北溝二村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該村先后獲得了“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模范村委會”、“財務管理先進集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鄉村型示范村”、“省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王天濤書記也榮獲了“優秀共產黨員”、“干事創業優秀村干部”等榮譽稱號。
2022年5月26日,王天濤當選為北溝鎮工業總公司黨支部書記。王天濤走在他熟悉的大街小巷,走在他為之奮斗過的地方,聽著沿街商鋪店主那爽朗的叫賣聲,王天濤的心里美滋滋的,內心深處洋溢著一種自豪感。因為在王天濤的心里,群眾的日子過好了,他心里才會美,他總是以群眾的幸福感為自己的責任感。
高瞻遠矚 打造航天育種與航天文旅產業新地標
“中國的航天育種事業,在產業發展上、科技研發上、品種推廣上,中國是世界的領跑者。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生產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優良品種是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對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農作物品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種業的有效保障是糧食安全、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航天育種又稱‘太空育種’,作為引領現代農業高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伴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而蓬勃興起。
1987年8月5日,我國第九顆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搭載一批農作物種子首次開啟太空之旅。返回地面后,科學家發現經過太空之旅的農作物種子發生了重要的遺傳變異,從而開啟了航天誘變育種的科學試驗。
太空是一個超級實驗室,它同時具備了微重力、弱地磁、強輻射、高真空、極潔凈、超低溫等極端條件,這樣的環境會刺激種子產生基因誘變。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發展是事關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面。經過‘太空遨游’后的種子經過選育種植后,產量更高、品質更優、抗性更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歷次飛行任務中,累計創制出4萬余份空間誘變種質材料,育成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蔬菜等新品種460多個,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創造經濟效益3600億元以上。”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天濤結識了中國航天育種創始人之一、高級工程師徐云增。聽著徐云增老先生對航天育種如數家珍般的講解,王天濤簡直入了迷。那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王天濤心潮澎湃,他當即決定加入航天育種團隊,為鄉村振興引進高科技的航天育種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實現北溝經濟的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對搞活農村經濟,為振興鄉村建設蹚出一條新路子。
多年來,在煙臺浩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王天濤書記引進種植了航天大豆、航天黑麥、航天358號玉米等,這些航天品種不僅高產,而且還具有抗倒伏、防病蟲害等特點。特別是航天黑麥,畝產可達1200斤。據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青島譜尼公司和煙臺大學檢測:航天黑麥蛋白質高達18.6%-21%,普通小麥蛋白質一般在10%-20%以下;黑硒小麥氨基酸總值比普通小麥高85%以上,尤其是18種的氨基酸中,人體不能合成而必需的7種都遠高于對照的普通白小麥,其中異亮氨酸高76%,亮氨酸高70.5%,賴氨酸高51%,蘇氨酸高37%,蛋氨酸高35%。航天黑麥礦物質元素遠遠超出對照的白小麥,其中硒含量高出對照白小麥200%以上,磷含量高70%,鈣含量高300%,鋅含量高28%,鐵含量高80%,鉀含量高75%,維生素k含量高60%,粗纖維含量高20%等。航天黑麥營養豐富,是普通小麥無法比擬的。航天黑小麥經過深加工后,生產成航天黑麥面粉、花餑餑、面條,航天黑麥水餃,航天黑麥桃酥,航天黑麥月餅等。對種植的航天丹參也進行了深加工,加工成丹參酒、丹參茶等,這些優質航天產品的推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在蓬萊區北溝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煙臺浩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曲德泉的幫助下,煙臺市蓬萊區天濤農業種植家庭農場于2023年11月24日正式成立。王天濤書記受邀參加了由中國航天基金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聯合舉辦的《北京首屆航天育種成果轉化交流會》。交流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中國航天育種創始人徐云增等做了精彩的發言。2024年10月25日,煙臺市蓬萊區天濤農業種植家庭農場種植的航天黑小麥,經深加工生產的面條和面粉,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了“波濤牌”商標。
為加快航天育種產業化、助力鄉村振興、普及航天知識,進一步提升航天育種產業化聯盟的整體實力,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普教育展覽中心對聯盟內有條件的航天育種基地聯合打造航天科普館項目,開展了可行性前期考察調研。煙臺市蓬萊區天濤農業種植家庭農場位于蓬萊區北溝鎮,距離蓬萊閣景區15公里、龍口南山景區25公里,旅游季節常有大批游客途經此地,在這里開展鄉村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近年來,王天濤書記在這里已陸續投資了200多萬元,在航天育種基地農田旁建有航天育種產品展示廳、航天育種實驗廳、倉儲廳、餐廳、水房和室外小型航天科普園,另外還建有2000多平方米的種子晾曬場地等設施。
2023年6月12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普教育展覽中心王冰副主任、鞠維香顧問,山東航天育種研發創始人煙臺浩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徐云增董事長、曲德泉總經理等,對煙臺市蓬萊區天濤農業種植家庭農場聯合打造航天科普館項目,進行了第二次考察。考察專家對此進行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這里是航天育種產業化聯盟現有的重要的航天育種基地,有比較成熟的產品和打造航天育種產業與航天文旅、鄉村振興相結合的條件和美好愿景。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科普教育展覽中心,依托中國航天的高科技技術,推進航天育種產業化發展,對接地方政府的規劃并確定投資主題。宣傳航天育種成果,弘揚航天精神,推動航天育種與航天文旅相結合的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經濟發展模式落地,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
詩人艾青在他的《我愛這土地》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王天濤書記正是懷著對自己家鄉父老鄉親和對這方故土深深的愛,才讓他象一頭拓荒牛一樣默默地耕耘,將他的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王天濤書記在“航天育種+航天文旅”發展模式的新征程上堅定前行!王天濤書記正用他那雙永不停歇的大手,描繪著北溝的宏偉藍圖……一個集航天育種與航天文化旅游于一體的航天科普館正向我們走來,航天精神將在這里傳承,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將在這里翻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