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和美鄉村繁花似錦、田園風光生機勃勃、民生工程如火如荼、文明新風次第登場……在寧波奉化區江口街道,美麗鄉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村村優美、家家富裕、處處和諧、人人幸福。其中,蔣葭浦村以未來鄉村建設為契機,不斷探索共同富裕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了“千萬工程”新時代樣板,繪就了美麗鄉村蝶變新畫卷。
蔣葭浦村:古村新韻競綻風華
兩宋時,蔣英陪宋高宗南渡,官至明州都統,當時中原戰亂,江南相對穩定,便定居于此,蔣氏子孫漸成一大望族。蔣葭浦村,這個有著800年歷史的古村,穿越歷史的長河,走過歲月的滄桑,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奉化江畔。
蔣葭浦村全景圖
走進蔣葭浦村,干凈整齊的村道、寬敞明亮的庭院、綠意盎然的初心公園、濃縮記憶的村史館、迭代升級的村規民約……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和諧畫面映入眼簾。蔣葭浦村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從外在美向內在美、環境美到發展美轉型升級,為江口街道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范本和借鑒。
黨建引領,千年古村舊貌換新顏
凝心聚力,助推村級集體經濟提檔升級
蔣葭浦村位于江口街道東南部,全村幅員面積2.72平方公里,現有村民564戶1515人,外來居住人口約1300人。
2013年,在外經商的蔣世立回到蔣葭浦村,通過競選當上了村委會主任,2017年接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股份經濟合作社社長。群雁高飛頭雁領,暫露頭角的新班子成立后,蔣葭浦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從環境整治到五水共治,先后完成500萬元的沿河景觀、110萬元的道路綠化提升、2300余萬元的新綜合樓建造、210余萬元的全民健身廣場等工程;建造南北中三個停車場、占地5000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公園、全村污水納管、全村柏油馬路澆制以及修繕小長弄橋、西房橋兩座危橋;增設村內河道及路口16門視頻監控,完成村老年協會裝修改造,新增老年食堂居家養老服務站,不僅解決了老年人吃飯問題,還為老年人營造閱覽室、棋牌室等休閑場所;改造提升村級辦公場地,分別用于平時村級辦公及甬山學堂、道德法庭、農家書屋、黨群服務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如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村民應急培訓、遠程教育等都在甬山學堂舉行。
蔣葭浦村兩委會班子商量工作
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前進的步子更穩,發展的底氣更足!”在蔣世立看來,要讓村民們過上幸福日子,首先要下大功夫增加村集體收入,讓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統一思想、明確思路,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創新發展模式,多渠道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當初10萬元增加到300萬元,從過去負債到如今銀行存款3000多萬元。
組織強,則鄉村強。10余年來,蔣葭浦村以黨建為引領,邁著鏗鏘步伐一路向前,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路徑,為鄉村治理持續賦能。
多元共治,實現鄉村治理精準化
四治融合,構建農村新型社會治理體系
蔣葭浦村是一個征遷村、城郊融合村,村莊不大,但外來人口多,在這里,管好小事就是村級治理的大事。從小處著眼、從末端發力,通過多元共治,為共同富裕創造了穩定的村莊環境,村黨支部連續10年被評為區五星級支部。
九九重陽節老人節
近年來,蔣葭浦村從“家園理事”制度、“四無村”創建出發,以“道德法庭”“共享法庭”為陣地,以“紅網格、共治理、微志愿、大服務”為導向,構建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鄉村新型治理體系,走出了一條“四治”融合、協同發展的鄉村善治之路。
三八婦女節插花活動
“紅色網格”促自治。將全村大網格劃分11個“紅色微網格”,51名黨員就近分配到微網格黨小組,整合村民代表、“菖蒲”志愿者等力量,將人、物、事、房、地等信息精準落實到每個微網格。已開展入戶走訪500余次、提供服務2500人次、化解矛盾糾紛35件,化解率達到100%。“調解平臺”促法治。整合村級綜治工作站、信訪代辦點、共享法庭、法律咨詢臺等力量,組建村級矛調中心,建立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及時排查村里難點痛點,已化解糾紛19件。“積分獎勵”促德治。建立志愿服務積分獎勵機制和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并開展“十佳文明家庭之星”“十佳老有所為之星”“十佳有為青年之星”評選。80歲老黨員汪知羞堅持書寫“紅色”板報20余年,連續5年獲評“老有所為之星”。“線上平臺”促智治。建設村級智能監控平臺,借助村內36個視頻監控攝像頭,在村內8個集中居住點安裝數字大屏,對主要路口、重點區域動態監管。制定一線五辦五諾的“155”為民服務制度,開通24小時為民服務電話,發放村級110便民服務卡,提升治理精度,傳遞民生溫度,形成村級“智治”新模式。
蔣葭浦村在新時代華麗轉身的背后,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領頭雁”的示范引領,更離不開“四治”融合這股“源頭活水”的及時注入。
以文潤心,唱響文明和諧主旋律
崇德向善,厚植文化自信走好共富之路
在蔣葭浦村路口,有一座金鉆大廳,就是村民口中的文化禮堂。這里的文化禮堂別具一格,充滿著現代氣息,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部布置都格外氣派,先進優良的燈光音響設備,近135平方米的精美舞臺,可容納40到45桌酒席的場地……這里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豐富文體活動、推動鄉風文明的精神家園。
蔣葭浦村委會、文化禮堂
2019年,村兩委將文化禮堂建設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陣地來抓,籌集資金2300萬元,在原老公園建成建筑面積為3700平方米的村綜合樓。內設全民健身廣場與新文化禮堂(金鉆大廳)、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等多功能廳。“美好鄉村生活,不僅美在村美民富,也美在精神豐盈,讓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樣全面享受公共服務和生活便利,文化禮堂把這種力量放大、升華,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江口街道相關負責人這樣理解文化禮堂和新農村建設。
文化走親文藝活動
文明新風尚春風化雨、滋潤心田。蔣葭浦村凝聚鄉賢、黨員干部力量,2013年成立村級紅十字會,10年累計捐款160余萬元,救助幫扶累計301人次,支出金額785100元;組建村“菖蒲”志愿服務隊,3年間,成員從最初的10人擴大到128人;每月1日、15日邀請專業醫生為60歲以上村民免費測量血糖、量血壓,每年為50歲以上村民投保“天一甬寧保”、為60周歲以上村民辦理人身意外險及家庭醫生簽約,全村投保房屋保險等福利……一個鄉村和諧、崇德向善、宜居宜業的美麗新蔣葭浦村呼之欲出。村歌《誰不說咱蔣葭浦美》獲寧波市農村文化禮堂最美村歌村舞二等獎,村文化禮堂在2015年被評為“寧波市十佳文化禮堂”,在2024年度被評為“省級智能文化禮堂”。
蔣葭浦村的變遷,有目共睹;蔣葭浦村的發展,有口皆碑。近三年來,先后獲浙江省“紅色根脈”強基示范村、省級和美鄉村特色精品村、省級民主法治村、省級紅十字基層組織、省級全民廣場、省單項減災示范村、省級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省級復評浙江省衛生村、省級示范黨群服務中心及寧波市小康示范村、寧波市文明村等40余次省市榮譽。今天的成績,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村干部的智慧,也是一代又一代村民竭力同心奮斗的結晶。行走在江口街道的美麗鄉村,這里不僅有整齊劃一的停車場、敞開式的村便民服務中心,還有設備齊全的文化禮堂,城市與鄉村在公共服務上的差距逐漸縮小,城鄉生活日趨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