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橫漲糧草專業合作社選送的“七橋鄉”牌“海曙10號”大米榮獲首屆寧波農業博覽會2023年寧波最好吃稻米評選金獎,這是該合作社繼多次獲評省、市好稻米金獎后再獲殊榮。
水稻是寧波市栽培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在水稻育種、高產栽培技術以及全程機械化生產等方面卓有成效,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適口性好、符合自然生態的優質稻米已成為人們的消費趨勢。改善糧食作物品質,既滿足人們消費升級,又通過優質優價,提高糧農的經濟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但長期以來,側重了高產品種選育和高產技術研究,缺少優質米生產技術的試驗推廣。發展優質米生產是提高糧食品質的重要措施,篩選一批產量高、品質優、綜合性狀好優質米品種,推廣優質米栽培技術,推動優質稻米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好品種”是提升優質稻米食味的基礎
品種是決定稻米食味品質的首要條件,好大米一定是用好品種種出來的。因此,稻米食味品質好壞,關鍵在品種。
近年來,海曙橫漲糧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培波了解到日本十分重視水稻品質改良,為追求稻米食味品質,從品種選育到栽培管理,從干燥技術到貯藏方式做了大量試驗研究,其優質食味米品質享譽世界。去年以來,合作社在寧波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海曙區農業技術管理服務站的支持幫助下,引進日本“越光”“秋田小町”等水稻新品種,聯合本土“海曙5號”“海曙10號”等優質水稻20余個品種,進行新品種對比實驗,篩選適合本地氣候、土質的優質食味品種。通過不同播種期、移栽期試驗,觀察對稻米食味品質影響,并摸索總結出栽培季節、中后期氮肥使用、干燥方法等因素對稻米食味品質影響。經品種比較優選,生育季節優時,施肥技術優化,收儲措施優創等種植試驗,成果頗豐:一是篩選出“海曙10號”“越光”“秋田小町”等一批優質食味米品種。二是適當推遲“越光”“秋田小町”的播種移栽時間,有利稻米食味提高。三是改變傳統施肥模式,使用有機肥、菜籽餅替代化肥,實現環境友好的同時其食味品質也有所提升。四是開發功能性大米,通過土壤改良及葉面肥噴施等富硒、富鋅技術與傳統栽培技術的對比研究,開發富硒、富鋅大米,增加單位面積產出。
“地區不一樣,土壤不一樣,氣候不一樣,即使相同的品種最終的產量和品質也千差萬別。通過試驗示范,將新品種的生長優勢和區域適宜性、抗逆性直觀的展示出來,是品種選育和推廣的重要環節。通過新品種培育并推廣,引進更多既好吃又高產的稻米。”寧波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海曙10號”是楊培波經過幾年試種篩選后,獲得的外觀、品質最好的香型軟米粳稻。
“好技術”是確保糧食穩產高效的保障
水稻生產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水稻“高產、穩產、優質”,離不開品種、技術的支持。
稻米食味優劣既是品種特性,也受栽培季節、栽培技術、施肥方法、干燥技術、貯藏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海曙橫漲糧草專業合作社在開展引種試驗的同時,著手研究優質米配套栽培技術。在選用優質品種的基礎上,采取適宜的播種時期、種植密度和種植方式,統一供種、集中育秧、統一栽插等方式進行栽植,并進行病蟲害物理防控技術驅蟲,保證種出的稻米生態、安全、無公害。稻米品質的提升,不僅依靠綠色防控技術,更需結合使用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在栽培過程中合理施肥,少用氮肥,多用有機肥,尤其是后期盡量不施氮肥,優化氮磷鉀等多種元素的比例,有利于水稻健康群體的形成和病蟲害控制。在田間栽種顯花植物,施用性誘劑,裝上太陽能殺蟲燈;引進側深施肥機,在水稻插種的期間,深施緩釋肥,讓肥料在土壤中緩慢分解,顯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效減少施肥次數。配套栽培技術的推廣不僅減少氮肥投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對生態友好,還可以降本增效,提高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優質優價是提升水稻生產經濟效益,實現增效穩產的有效途徑。因地制宜引進高產高質新品種,推廣先進農業好技術為帶動糧農豐產致富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好品種”+“好技術”,才能打造好產業、好產品、好品牌,成就“好稻米”。